2023年3月16日下午2点,新浦金350vip官方登录在崇德楼328教室顺利举行了“书芳未远”第16期读书会。此次读书会讨论交流的著作是朱孝远的《如何学习研究世界史》,该书对初涉世界史研究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一展开论述,既细致入微,又提纲挈领;既现身说法,又视野开阔;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例说明;旨在加强学生资料搜集、问题分析、独立思考和理性研究的能力,进而掌握独立研究所需的能力及撰写学术论文应掌握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成为史学研究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是学习研究世界史的学生们必备的一本书。本次读书会围绕着《如何学习研究世界史》的具体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引读人杨旭对指导老师李敏的到来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对《如何学习研究世界史》的内容做了简单的介绍。随后,四位与读人自由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该著作时的认识和体会。最后,李敏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并对同学们在阅读时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白景旭同学重点关注了本书的第三章“创作的一般性质”,他以邹翔老师和刘成老师的研究为例来阐释自己的观点,认为虽然在文章选题和撰写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不应该完全以现实意义为主。此外,他也提到“追热点”并不意味着有“现实意义”。最后,白同学借用《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先生说的一句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王承红同学首先简谈了她在阅读这本书时的心境,接着就本书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本书的第三章“创作的一般性质”是历史专业研究生最值得阅读的部分,拥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她在阅读过程中,也感觉到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研究中,有些东西是相通的,例如时空思维下进行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利用史料时需要进行的内部批判与外部批判;历史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对创新性的追求等等。
崔凯玥同学从史料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近现代史研究的二手史料数量十分可观。对于研究生而言,面对丰富的史料固然可喜,但相关问题也会随之出现,一方面,大量史料出现也意味着辨伪和分析工作的增加,对一手史料的辨析真伪和对既有研究的分析成为史料整理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部分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史料堆砌的问题,尚处于知识汇编和史料陈述阶段,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培养问题意识。
安子涵同学将自己的读后感总结为一句话:“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世界史。”她认为所谓感性,更趋向于主观,更多的是兴趣的驱使、个人的理解、情感的表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文关怀;而理性更偏重客观,需要踏实的知识积累、缜密的历史逻辑分析、讲求实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客观还原历史真相。
在四位与谈人发表读书感悟后,李敏老师针对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解答。接着李老师带领四位与谈人就书中前三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从书中受到的启发。李老师认为该书中关于研究步骤的内容,指导意义非常强,这些内容现在依旧可以加以利用,很值得学生去看。在提到有关研究方法改进的内容时,李老师补充说明了关于跨学科的问题,认为跨学科研究是研究创新的一个出路,且可操作性强。最后,李老师从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第一,每天都要阅读;第二,如果有一本好书,可以和同学一起读,如果读的比较困难,可以去读书评;第三,在读英文书目时,重点看目录、前言和结语,不要只读和自己研究相关的书,要读给你指路的书,即方法论类型的书。
此次读书会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与会者各抒己见,在思考中提出疑问与见解。本次读书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研史以求真,读书会使同学们触摸治史之脉络、体会治史之精神,让我们期待下次读书会的精彩纷呈!
审核人: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