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下午,由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和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第538期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历社学院综合楼116教室开讲。本次社科大讲坛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华先生担任主讲人,做题为“列宁与克伦斯基:二场革命二个人生二种命运”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历社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文亮教授主持,历社学院党委副书记颜春杰、陈海宏教授及百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建华由“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历史导入对十月革命的介绍。张建华指出,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一百周年,世界范围内举行了多次正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而作为俄国革命源头的俄罗斯则尤其重视,成立了临时组织“俄国革命纪念委员会”来纪念俄国革命。张建华引用普京的谈话来警示人们:应该正视历史,评价十月革命更应以加强俄罗斯民族的团结为目的。之后,张建华详细地介绍了俄国史学界对十月革命的看法。他用简单的话语使同学们认识到十月革命如何在俄国人的眼中由伟大变为“阴谋”,再成为世界必然趋势。接下来,张建华详细地介绍了列宁与克伦斯基的亲密关系,解释列宁与克伦斯基如何从“边城才俊”到“革命之子”,又如何从“童年玩伴”到“革命同志”,再到“革命死敌”的一系列转变过程。关于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的统治,张建华认为临时政府的主张既体现了实质上控制政权的立宪民主党的纲领,也符合代表下层国民利益的社会革命党的主张,列宁也承认当时的俄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随后张建华又从俄国政治共济会总书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克伦斯基。在讲座尾声,张建华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即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的困惑:列宁与克伦斯基自童年及青少年生活的人文地理和社会环境完全相同,家庭环境和所受教育也极其相似,但为何孕育了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张建华接着给了我们答案:列宁和克伦斯基是两个具有截然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一个果断刚毅且审时度势,一个优柔寡断且虚荣善变,正是这些性格上的差异影响他们的政治之路。随后,进入同学提问环节,张建华耐心为同学们一一解答。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社科大讲坛的成功举办,有利于同学深入了解俄国革命,同时,为历社学院的同学们拓宽了知识面,促进历社学院的长久发展。
张建华,著名俄国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俄国思想史、苏联政治史和中国关系史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2006 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其研究成果“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1917-1936)”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曾经20余次受邀到美国、俄国、德国、希腊、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